声明:本文内容均引用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进行撰写,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配资论坛门户网,请知悉。
5月22日,立陶宛首都,德国和立陶宛两国的领导人,共同出席了德国向立陶宛部署常驻军队的启动仪式。这不仅会让人感慨,几十年前的德国又要回归了吗?
希特勒当年的自杀伴随着德国的神话一并陨落,同时陨落的还有德国此后几十年的军事发展。人们一直认为德国有着强劲的军工实力,只是被二战后的规则束缚,所以才不能施展手脚。
眼下,美国的总统变成了喜欢向欧盟要钱的特朗普,他不喜欢继续给欧洲提供免费的保护,一直呼吁欧盟应该加钱增强自身防御能力。在这种背景下,德国顺理成章的开启“军事复活”之路似乎就是必然的。
默茨作为德国的新总理,此前已经暗示,未来7年的时间,国防开支的占比在GDP的比重当中将要达到5%。在这位新总理的任期之内,德国的军事力量真的能重新支棱起来吗?期间是否会遭遇其他阻力呢?德国如果重整军备,对世界,尤其是对欧洲又意味着什么呢?
5000名驻军距离白俄罗斯只有20km
5月下旬先期抵达立陶宛的德国部队规模为400人,这将是一支常驻立陶宛的军队,总规模包括4800名士兵以及200名文职人员。未来这支部队驻扎的军事基地距离白俄罗斯边境只有20km。显而易见,德国在立陶宛驻军目标是针对东方的俄罗斯。
默茨在维尔纽斯参加启动仪式的时候也毫不避讳地指出,要捍卫北约安全,包括波罗的海国家的安全。从现在开始到2027年,与驻军相关的基础设施建设都将完成,全部部署也将在未来几年完成。对德国人来说,这将是一种尝试。
德国此前虽然参与过由西方主导的一系列海外军事行动,但仅限于参与短期任务,从来没有在海外长期驻兵。如今把部队部署到立陶宛,这将是真正意义上的时代转折。值得一提的是,俄乌冲突刚刚发生之时,德国人就已经敏锐的意识到转折点到来了。
默茨上台以后,不但延续了上一届政府的政策,而且还将进程给加快了。但是从德国内部的角度来看,先期派出400名士兵前往立陶宛仅仅是一种姿态,因为默茨政府下一步不得不面对的是,联邦国防军的人数,规模实际上是不够的。
截止到目前,德国国防军的士兵总人数不到20万人,招募新兵方面,政府面临着重重困难。德国的目标是未来 5~6年的时间逐步把部队兵力规模扩增至20.3万人,但眼下能否凑足派驻到立陶宛的5000名士兵都还是一件难事。
为此,德国议会今年初通过一项法律,在多个方面提高了士兵的服役待遇,包括更高的收入、更灵活的工作安排以及更好的福利政策等等。但是下一步能否吸引到更多的德国年轻人参军,这还是未知数,毕竟过去几十年的时间,德国人早就适应了活在美国的军事庇护之下。此时,让德国人重新武装自己,改变几十年来的习惯规则,事实上还是比较难的。
除此之外,德国政府也得说服议会不断增加国防开支的比例。
去年军费开支800亿欧元,位列世界第四
根据斯德哥尔摩国际和平研究所5月初的报告显示,德国去年的军费接近800亿欧元,增长28%,位列世界第四。表面上来看确实不低,但是一国的军费还要跟本国的GDP来进行对比。
2024年,德国军费在GDP中的占比为2.12%,确实高于10年前的1.19%,未来提升的空间还很大,就像默茨之前暗示的那样,他希望军费的占比最终达到5%。要想拿出更多的钱扩展军事力量,德国不可避免的就要改变现行的经济政策。
在过去,默茨也一直支持稳健的财政政策,具体说来,就是不希望德国的债务增长迅速,保持在一个合理且低水平的区间。如今,默茨的想法已经改变,下一步要放宽债务条款的限制,政府通过举债投资国防以及基础设施建设。
德国将不得不面临经济增长压力以及社会资源的分配问题。按照默茨政府的先期规划,到2029年,军费的占比在GDP的占比中要提升到3.5%。未来4年,德国政府能否真的能拿出更多的钱来进行军事力量扩充,恐怕连默茨自己也不敢打保票。
毕竟,德国政府制定的军费扩张目标超过了此前的规划,而眼下德国传统的产业,包括汽车和建筑等等,其整体的增长态势相对疲软。德国政府要想通过扩充军事力量,尤其是通过军工产业来带动制造业的复兴,恐怕难度还是相当大的。
德国的军工企业已经达到产能上限,新增加的产能还在建设之中,短时间内是不能够投产的。而且,德国政府如果将大规模的投资从民用领域转向军工领域,势必也得面临融资成本增长的局面。所以,要想改变军事力量的格局,真的不是嘴上说说那么简单。
资金不足和装备缺乏的现实问题
就像上面提到的那样,要想扩充军事力量,不管是对士兵增加福利待遇,还是增加武器装备的产量,德国政府就得改变过去的经济发展节奏和方向,从而就会导致财政赤字不断扩大。这些问题默茨政府未来几年需要认真的去对待,如果是出现矛盾的话,还得要想方设法消化掉。
问题就在于俄乌冲突,这几年为了增加对乌克兰的援助,德国的财政赤字问题就已经显现出来了。要继续提高军费的投入占比,只能是让矛盾更加严峻。
财政数字是不会说谎的,根据德国联邦政府的预计,2025年到2029年,德国政府的税收将会减少812亿欧元。恰恰在这4年的时间里,默茨想要提高军费占比。怎么解决两者的冲突?这可是一个相当突出的问题。哪怕只是今年,德国政府就要面临超过330亿欧元的财政缺口。如此一来,德国政府唯一能做的就是举债扩大财政赤字。
除此之外,德国军队目前还面临着武器装备老化的问题,军事设施急需更新。政府能够寄希望于通过扩大军工制造业来带动经济增长乃至就业吗?如果德国政府真的这么做的话,这就相当于在经济发展上改变了方向和目标。先不说国外有什么反应,就连德国国内肯定也会出现分歧和反对的声音。
就在近期,德国国内的和平组织已经对军费开支的增加表达了强烈的不满和质疑。德国人认为,如果政府继续增加军费,将会加剧国与国之间的不信任,从而出现新的军备竞赛局面,最终将会影响整个地区的安全。
对德国政府来说,这是一个相当棘手的问题。默茨政府需要让德国人相信,通过在经济层面向军工制造领域转型发展,可以保证经济的平稳增长,甚至可以增加就业机会。但是反对战争的和平人士肯定不这么认为。如果德国真的把发展目标定位于此的话,势必会导致国际局势的紧张。
实际上,俄罗斯和白俄罗斯已经做出了反应。5月中旬,两国的国防部长都表示,在当前复杂的国际局势下,将会加强共同的防务空间。
所以,德国接下来面临的局势很严峻,究竟能不能够在军事领域提高投入来增强军力的扩张,不是说制定好目标就能够实现。德国或许有重整军备的技术实力,但有没有这样的经济能力,有没有民意上的支持才是最关键的因素。就目前的情况来看,默茨政府未来几年能够采取的措施就是逐次提升军费的占比,采取温水煮青蛙的策略。
来自国内外的压力和不确定性
从德国内部来看,目前的极右翼政党作为最大的反对党,明确反对德国政府通过扩大财政赤字的方式来扩充军费,因为反对党不认为德国应该承担起整个欧洲的防务与安全责任。
反对党虽然没有参与到德国现政府中,但是他们越来越大的影响力势必会影响默茨政府推行的相关政策,甚至可以导致德国政府的相关政策在执行中流产。
至于外部的形势,如果德国在军事领域扩充力量,势必会刺激到俄罗斯,由此就可能会产生新一轮的军备竞赛。从欧洲的角度来看,虽然欧盟是一个整体,但是欧洲其他国家并没有与德国相匹敌的经济实力,整个欧洲的防务,其他国家确实指望德国,尤其是在美国的力量持续退出欧洲的前提之下。
美国人现在不愿意继续为欧洲的安全买单,但这仅仅是特朗普政府在推行的政策。如果未来民主党重新入驻白宫,美国的有关政策或许又会转向。到那个时候,美国会不会继续放任德国增加军事力量,这又成为了最大的未知的一面。
结语
现在的默辞可能想一意孤行,在展现出向海外驻军的姿态的同时,实际上也能绑架德国政府乃至国会和民意。毕竟把兵派出去了,下一步国会就得为军事开支而拨款。
但是,扩充军事力量不可能一蹴而就,这是一个相当漫长的过程。未来几年,德国政府和国会之间,乃至在寻求民意的支持上还会存在很多博弈,每一场博弈的背后也都代表着不确定性。
说来说去,现在的德国没有真正的政治强人,既不能够压制反对的声音,同样也不能在政治上把所有的力量整合在一起。也正因为太过于散化,在推动军事力量扩充的事情上才会困难重重。
浙商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